找到相关内容4053篇,用时7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·真实义品》—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

    彼彼生中修空胜解。善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诸有情。又能如实生死。不于生死以无常等行深心厌离。若诸菩萨不能如实生死。则不能于贪嗔痴等一切烦恼深心弃舍。不能弃舍诸烦恼故。便杂染心受诸生死。由杂染心受生死...佛法及诸有情。   当此中若不如实生死。即杂染心流转生死。若于生死深心厌离。即便速疾入般涅槃。若于涅槃深心怖畏即于能证涅槃资粮不能圆满。若于涅槃多住愿乐。即便速疾入般涅槃。是诸菩萨于证无上正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1084343.html
  • 菩提心的特征及实践-认识菩提心(7)

    的实质,也是发菩提心的重要内涵。   身为菩萨,不仅我执是一切过患之本,更利他乃成就功德之源。“菩萨”之称,源自梵语菩提萨埵,意为觉有情。因而,菩萨在自觉的同时,更以觉他为己任,以大慈、大悲...烦恼痛苦、是非纷争也无不因“我”而起。   无我,是佛法不共世间和外道的思想,佛教中列为三法印之一。无论是声闻乘还是菩萨道的修行,都是建立在无我的基础上。声闻行者因无我而成就解脱涅槃;菩萨行者则因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菩提心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1232933811.html
  • 释量论略解(卷第七)

    相等,见不相续心。  即于外所量,受自果应理。如其此自性,如是决定义。  纵然有外义,亦是自体,以如所受欲不欲行相,由此门中安立义决定体性。非由义自性印留行相故。若如是者(由义自性印留行相),则一色...又能取相之体性,非观待外义之量,以息灭二相之理自体非余义故。又现义识,是自体,何以故?以如彼义体之行相安庄于识,如是决定此义即如是住故。即彼现义识,观待后识亦许为了知义。谓非现义之体性,是由后...

    法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3938196.html
  • 集量论略解(之三)

    彼心之自证”,“彼心”指认识到这是一张桌子的那个心念;“随顺彼心之自证”就是指认识桌子的当下那个心念的自证分;“即”,就,指当下就、立马就;“能”,可以;“”知道得清清楚楚;“乐”,这个乐是使动词,...能力。咱们再对照一下陈那论师的长行,“第三说:以行相为所量,能取相为能量,能为量果。”“第三说”就是第三种说法。“以行相为所量”,“行相”就是表现出来的影相,“行”字儿呢?因为陈那论师本就是主唯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53838349.html
  • 究竟观想佛陀之法

    ,为利益众生,诸佛时现身”。“佛一毫毛许,功德无等伦,世人难,浩瀚如虚空。”……   故而我们实应依靠知佛功德后所生信心,一心一...ldquo;大菩萨如何修持此等持?”如来对此则回答说:“护贤,我现今正住于你面前宣讲佛法。护贤,菩萨应观如来正等觉之身相,每一相好皆以百般福德形成,对如来一切相均应如是。&...

    全知麦彭仁波切

    佛陀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2206353946.html
  • 龙树菩萨的六部论

    解脱生死"为中心的论著"  5."六十正理论"。论中提出"有故不解脱,无不离三有"的问颗,指出堕在有或无二边的人,是不能解脱的。也提出"有事无事,智者得解脱",这说明唯圣者由无倒地有事和无事的...等于说我我所无自性)。由知胜义中无我、我所,进一步即能五蕴皆无自性、由此智慧,方能断尽俱生我执;由于我执断故,其余的贪嗔慢疑等烦恼也随著断。由断烦恼故,也就解脱生死。相反的;若未能断尽对于...

    敬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4938992.html
  • 中观宗“不许诸法有自相”的问题

    方面说,只就世俗谛法本身来说,即专就名言识迷乱的不同程度上说,也可以分出正世俗和倒世俗之不同。例如青色,是正世俗;这种世俗谛法在未通达诸法真理时,不能其如所见相不成实故。例如影象是倒世俗:这种世俗谛法不须通达真实义,亦能其如所见相不成实故。这是就能缘心之不同来分所缘境的正倒;如是,也可以就所缘境之不同来分能缘心的正倒。故在月称论师看来,要世俗谛分正分倒,心和境俱须分出有正有倒,不只是境有正倒...

    法尊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945555.html
  • 密勒日巴尊者道歌──《六种问》

    虽多,却不会伤害到我们,为什么呢?有什么方法不让妄念影响我们呢? 应于彼体如实,如王自心确。 这些妄念其实都属于空性的本质,并不实际存在,也非任何坚硬的实体。瑜伽行者能:妄念的本质为空性...妄念,但生出妄念的本体,却从来未生,本质为空性。此空性非任何因缘造作而成。 唯一实相得决定,如王自心确。 虽然说是空性,但是我们不认识此点,粗分的妄念与烦恼生起,那么要如何消除这些妄念与烦恼呢?...

    创古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0349466.html
  • 空相应缘起随顺法经之瑜伽师地论释(二)“甚深”

    能够开示的)众生已经成就微妙细密详慎而聪敏博达的智慧之故。不管是说或听这些句子的内容,应知道如本论前面的“摄异门分”所说的内容。  当此中诸缘起法,略由四相最极甚深!何等为四?一、由微细因果难故,二、由无我难故,三、由离系有情而有系缚难故,四、由有系有情而离系缚难故。  又当知道此中诸缘起法,简略的话,它是由四种内容而呈现出最极甚深的!是由那四种内容呢?一、由微妙而细密的因果很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4353131.html
  • 《般若经》中的法句

    。六不共行谓:身行无失、语无喧杂、念无忘失、意无不定、无种种想、无不观舍。六不共证谓:欲无退失、精进无退失、念无退失、定无退失、慧无退失、解脱无退失。三不共智谓:过去法智无障碍转、未来法智无障碍转、现在法智无障碍转。三不共业谓:四威仪教化众生之身业以智为先随智慧行、说法语业以智为先随智慧行、慈悲意业以智为先随智慧行。   五种证道之补特伽罗:顶流、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、独觉。   三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5757279.html